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论坛

软件项目管理实践之日计划

浏览 33805 次
该帖已经被评为精华帖
作者 正文
   发表时间:2009-07-29   最后修改:2009-07-29
tuti 写道
klyuan 写道

跟考核挂勾。
1、如果不是因为任务分配问题导致的不能完成,则要求加班完成。
2、每天,每个人的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在案(工作量,效率,质量),月底考核以此为据。具体的制度我就不说了。

工作量,效率,质量 都是以什么指标来度量呢?


每个团队或每个公司的衡量标准都不一样。
最好是结合实际的情况。
工作量和效率的度量就不需要说了吧。

质量是比较难以衡量的,在我的项目组是提倡可交付成果。根据返工的情况来进行量化。
当然也可以根据缺陷率等量化,通过缺陷率最麻烦的是只有到QC或测试阶段后才能够确定质量。
对于不同的任务可能会有不同的质量度量标准。
比如设计文档类的,一般我会要求由设计者当众讲评来取代评委评审。
当众讲评的效果要比评委评审要好。
可以根据需要修改点的多少和修改的级别来衡量任务的质量。
传统的做法是以文档的页数等来进行度量。
但是个人的经验是,召开评审会议,由设计者当众向项目组讲解,任何人都可以提出疑问。
这样的效果明显要优于由专家单独进行评审然后给出评审意见的方式。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9-07-29  
fly_ever 写道
klyuan 写道
fly_ever 写道

我觉得根据当天的工作完成情况,计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并分配给适合的开发人员,是一个比较耗时的过程。
这个工作是由项目经理来完成的吗?是不是项目经理就需要加班才能完成这些事情呢?


那你们的情况是怎么样呢?

我们目前不是这种开发方式,因此无从谈起。
我只是从你说的开发方式,感觉到项目经理(或者说是故事划分,分配的角色)的任务比较重,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的?
或者是不是项目前期开发人员也参与故事划分?


你们目前是什么方式?效果如何?亮点在哪里?能否一起探讨?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9-07-29  
klyuan 写道
tuti 写道
klyuan 写道

跟考核挂勾。
1、如果不是因为任务分配问题导致的不能完成,则要求加班完成。
2、每天,每个人的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在案(工作量,效率,质量),月底考核以此为据。具体的制度我就不说了。

工作量,效率,质量 都是以什么指标来度量呢?


每个团队或每个公司的衡量标准都不一样。
最好是结合实际的情况。
工作量和效率的度量就不需要说了吧。

质量是比较难以衡量的,在我的项目组是提倡可交付成果。根据返工的情况来进行量化。
当然也可以根据缺陷率等量化,通过缺陷率最麻烦的是只有到QC或测试阶段后才能够确定质量。
对于不同的任务可能会有不同的质量度量标准。
比如设计文档类的,一般我会要求由设计者当众讲评来取代评委评审。
当众讲评的效果要比评委评审要好。
可以根据需要修改点的多少和修改的级别来衡量任务的质量。
传统的做法是以文档的页数等来进行度量。
但是个人的经验是,召开评审会议,由设计者当众向项目组讲解,任何人都可以提出疑问。
这样的效果明显要优于由专家单独进行评审然后给出评审意见的方式。



那按照和月底考核的制度, 修改点多级别大就得分低,就可能被扣钱?
那如果当事人说,他的设计模块难度大,修改点自然比较多,别人设计模块难度低,修改点自然比较少。
那这个制度又怎么执行呢?

至于工作量和效率的度量标准问题。
你们能以什么来测算呢?代码行数,User Story的个数,Task的个数,功能点数?
方便的话,望能解答的一下。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9-07-29  
klyuan 写道
fly_ever 写道
klyuan 写道
fly_ever 写道

我觉得根据当天的工作完成情况,计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并分配给适合的开发人员,是一个比较耗时的过程。
这个工作是由项目经理来完成的吗?是不是项目经理就需要加班才能完成这些事情呢?


那你们的情况是怎么样呢?

我们目前不是这种开发方式,因此无从谈起。
我只是从你说的开发方式,感觉到项目经理(或者说是故事划分,分配的角色)的任务比较重,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的?
或者是不是项目前期开发人员也参与故事划分?


你们目前是什么方式?效果如何?亮点在哪里?能否一起探讨?

我们是传统的开发方式,因此想着寻找一个好点的开发方式。
我觉得在项目的一个迭代开始的时候,项目经理应该召集相关人员把这次迭代的所有用户故事写好,并且对每个用户故事进行工作量评估。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只需要根据每天的完成情况,对用户故事进行调整,然后分配。这样的话,项目经理的工作量还是小一点。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9-07-30  
klyuan 写道
issppt 写道
管理成本过高,这个问题比较明显。在有些一个管理人员成本比4,5个技术人员还高的地方,加大管理人员投入的性价比也是需要参考的一个方面。毕竟项目是以收益算的,并不是项目越成功越完美,项目收益就越大。
日计划依赖于整体项目计划,需要严格的项目整体计划,项目日计划才能比较明确到细节,这样也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项目需求变更频繁,那么在更大程度上会更加依赖于管理人员的能力,需要更加灵活的分解任务,变更项目计划制定日计划,管理成本进一步拉大。第二,客户的信任度问题,客户给定的时间内极大部分看不到项目成果,只是一大堆的计划,文档,在项目需求变更时可能需要等待的时间更长,如果项目失败,对客户信任的打击会更大。
然后日计划跟流水线同样需要预防的副作用,对项目整体的认识度差,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项目开发人员对项目的认识就只是一堆task而已,每天只需要等待发来一本任务,然后做完完事,很多日本的外包公司都是这样,需要谨慎预防。



如果一过连计划都不想做的项目而取得成功几乎是碰运气的。
如果一个项目连整体计划都没有,阶段计划又没有细化。那这样的项目只是望天收成。
什么叫管理成本过高?
计划就是叫做管理成本过高?
当一个项目能够比普通团队提高一倍的生产率,也就是说普通团队要6个月。而有良好管理的团队只需要3个月。这是管理成本过高还是过低呢?
可能大家还是习惯于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吧,缺乏规划。


首先,项目不可能没有计划,这个不用说了。但是日计划和计划还是有区别的。
日计划并不简单的像你说的只是项目计划的计划,个人感觉他是在理想状况下对项目计划的极限细化。
管理成本过高首先是对于项目经理的管理成本。
以一个10人的项目为例吧。
从早间例会开始吧,分配当日任务,那么这个任务是什么时候由管理者确定的?那么我回溯到前一天。
前天下班前提前20分钟进行检查例会,那么只有当你检查完工作情况时,才能给出下一步的计划。
假设提前对工作做了计划,下午例会检查时发现任务因为各种情况没有完成,需要调整。
好,再假设你提前对工作做出的计划已经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状况出现的应对办法了,那么这样一份计划的时间是多少?作为管理者你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在一个每日计划上。
好,继续向下假设你可以很快的做出一份十分详尽的计划,这个计划包含了各种各样异常状况的解决办法,很详尽,那么这样一个管理者每月的工资会是多少,吧这样一个管理者放在一个项目中的成本又是多少?这样一个项目又能赚多少?这个是被习惯性忽略的一个问题。很多完美的项目不能按完美轨迹运行就是这个原因。
好,在继续,既然这个管理者成本很好,那么我们让多管理几个项目吧,那样平均成本不就低了,当一个管理者同时带几个项目的时候,他能像带一个项目那样那么了解需求那么容易的给每个项目做日计划吗?恐怕很难。
以上所以的假设还都是在项目计划可以确定的情况下的,但是事实呢,很多项目你接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项目的需求根本确定不下来,项目的计划根本是随时在变的,这个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日计划的复杂程度会成几何级上升。

的确,日计划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效率的方案,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考虑这个计划执行的环境,毕竟只有最适合的方案,没有最好的方案。这个在pmp中有两个元素是一只被提到的,企业环境因素和企业的资产。
所以对于日计划,个人的态度是,在特定条件下的项目,实施日计划是可以极大提高项目效率的。不过对于成本考虑比较重的项目,例如外包项目来说,还是感觉细化的功能点任务计划比较好点。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9-07-30  
只能是以任务为计划项,定时跟踪任务执行情况。
比如一个3天的开发模块,安排下去后,你不可能要求张三今天完成33%,明天完成33%,后天完成34%。
可以在任务下派时候,通过合理分析计算,得到一个正常的用时参考。
也许开头用时长,后面用时短。
所以,每天去考核完成进度,个人以为有些矫枉过正了。

另外,这些都是要投入相当的管理成本的。
单单是项目经理肯定不成,需要一干人等配合检查,来确定任务的进展是否正常。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9-07-30  
tuti 写道
klyuan 写道
tuti 写道
klyuan 写道

跟考核挂勾。
1、如果不是因为任务分配问题导致的不能完成,则要求加班完成。
2、每天,每个人的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在案(工作量,效率,质量),月底考核以此为据。具体的制度我就不说了。

工作量,效率,质量 都是以什么指标来度量呢?


每个团队或每个公司的衡量标准都不一样。
最好是结合实际的情况。
工作量和效率的度量就不需要说了吧。

质量是比较难以衡量的,在我的项目组是提倡可交付成果。根据返工的情况来进行量化。
当然也可以根据缺陷率等量化,通过缺陷率最麻烦的是只有到QC或测试阶段后才能够确定质量。
对于不同的任务可能会有不同的质量度量标准。
比如设计文档类的,一般我会要求由设计者当众讲评来取代评委评审。
当众讲评的效果要比评委评审要好。
可以根据需要修改点的多少和修改的级别来衡量任务的质量。
传统的做法是以文档的页数等来进行度量。
但是个人的经验是,召开评审会议,由设计者当众向项目组讲解,任何人都可以提出疑问。
这样的效果明显要优于由专家单独进行评审然后给出评审意见的方式。



那按照和月底考核的制度, 修改点多级别大就得分低,就可能被扣钱?
那如果当事人说,他的设计模块难度大,修改点自然比较多,别人设计模块难度低,修改点自然比较少。
那这个制度又怎么执行呢?

至于工作量和效率的度量标准问题。
你们能以什么来测算呢?代码行数,User Story的个数,Task的个数,功能点数?
方便的话,望能解答的一下。


我在项目中的规模的估算是以人天为单位的。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9-07-30  
fly_ever 写道
klyuan 写道
fly_ever 写道
klyuan 写道
fly_ever 写道

我觉得根据当天的工作完成情况,计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并分配给适合的开发人员,是一个比较耗时的过程。
这个工作是由项目经理来完成的吗?是不是项目经理就需要加班才能完成这些事情呢?


那你们的情况是怎么样呢?

我们目前不是这种开发方式,因此无从谈起。
我只是从你说的开发方式,感觉到项目经理(或者说是故事划分,分配的角色)的任务比较重,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的?
或者是不是项目前期开发人员也参与故事划分?


你们目前是什么方式?效果如何?亮点在哪里?能否一起探讨?

我们是传统的开发方式,因此想着寻找一个好点的开发方式。
我觉得在项目的一个迭代开始的时候,项目经理应该召集相关人员把这次迭代的所有用户故事写好,并且对每个用户故事进行工作量评估。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只需要根据每天的完成情况,对用户故事进行调整,然后分配。这样的话,项目经理的工作量还是小一点。



如果只是根据故事分配工作,粒度太粗了。在成熟度比较高的团队可以这样做。
最好还是把故事再分解为任务。这样便于控制项目和追踪进度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9-07-30   最后修改:2009-07-30
issppt 写道
klyuan 写道
issppt 写道
管理成本过高,这个问题比较明显。在有些一个管理人员成本比4,5个技术人员还高的地方,加大管理人员投入的性价比也是需要参考的一个方面。毕竟项目是以收益算的,并不是项目越成功越完美,项目收益就越大。
日计划依赖于整体项目计划,需要严格的项目整体计划,项目日计划才能比较明确到细节,这样也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项目需求变更频繁,那么在更大程度上会更加依赖于管理人员的能力,需要更加灵活的分解任务,变更项目计划制定日计划,管理成本进一步拉大。第二,客户的信任度问题,客户给定的时间内极大部分看不到项目成果,只是一大堆的计划,文档,在项目需求变更时可能需要等待的时间更长,如果项目失败,对客户信任的打击会更大。
然后日计划跟流水线同样需要预防的副作用,对项目整体的认识度差,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项目开发人员对项目的认识就只是一堆task而已,每天只需要等待发来一本任务,然后做完完事,很多日本的外包公司都是这样,需要谨慎预防。



如果一过连计划都不想做的项目而取得成功几乎是碰运气的。
如果一个项目连整体计划都没有,阶段计划又没有细化。那这样的项目只是望天收成。
什么叫管理成本过高?
计划就是叫做管理成本过高?
当一个项目能够比普通团队提高一倍的生产率,也就是说普通团队要6个月。而有良好管理的团队只需要3个月。这是管理成本过高还是过低呢?
可能大家还是习惯于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吧,缺乏规划。


首先,项目不可能没有计划,这个不用说了。但是日计划和计划还是有区别的。
日计划并不简单的像你说的只是项目计划的计划,个人感觉他是在理想状况下对项目计划的极限细化。
管理成本过高首先是对于项目经理的管理成本。
以一个10人的项目为例吧。
从早间例会开始吧,分配当日任务,那么这个任务是什么时候由管理者确定的?那么我回溯到前一天。
前天下班前提前20分钟进行检查例会,那么只有当你检查完工作情况时,才能给出下一步的计划。
假设提前对工作做了计划,下午例会检查时发现任务因为各种情况没有完成,需要调整。
好,再假设你提前对工作做出的计划已经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状况出现的应对办法了,那么这样一份计划的时间是多少?作为管理者你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在一个每日计划上。
好,继续向下假设你可以很快的做出一份十分详尽的计划,这个计划包含了各种各样异常状况的解决办法,很详尽,那么这样一个管理者每月的工资会是多少,吧这样一个管理者放在一个项目中的成本又是多少?这样一个项目又能赚多少?这个是被习惯性忽略的一个问题。很多完美的项目不能按完美轨迹运行就是这个原因。
好,在继续,既然这个管理者成本很好,那么我们让多管理几个项目吧,那样平均成本不就低了,当一个管理者同时带几个项目的时候,他能像带一个项目那样那么了解需求那么容易的给每个项目做日计划吗?恐怕很难。
以上所以的假设还都是在项目计划可以确定的情况下的,但是事实呢,很多项目你接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项目的需求根本确定不下来,项目的计划根本是随时在变的,这个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日计划的复杂程度会成几何级上升。

的确,日计划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效率的方案,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考虑这个计划执行的环境,毕竟只有最适合的方案,没有最好的方案。这个在pmp中有两个元素是一只被提到的,企业环境因素和企业的资产。
所以对于日计划,个人的态度是,在特定条件下的项目,实施日计划是可以极大提高项目效率的。不过对于成本考虑比较重的项目,例如外包项目来说,还是感觉细化的功能点任务计划比较好点。


谢谢你参与讨论。
你说的这些是一些项目经理经常挂在嘴上的托词。
我经常叫一些项目经理做一些日常管理:(如及时变更计划,使计划反映项目最真实的情况),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就是:“没有时间,我还要写代码,开会。”
反过来想想,如果一个项目经理把时间花在写代码(不是说项目经理不可以写代码,我也经常写,并且写得不比其它人少),开会等,而无暇顾及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不去及时调整计划。这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那么我们还要一个项目经理干什么?我们的项目还需要管理?当项目失败了,他们总会找一些理由:“需求变更,人员水平,时间紧急等”。如果你是一个成功的项目经理,这些问题在产生的初期就要被你及时发现并处理了。要不然,你这个项目经理就没有价值,没有起到作用。
这有些本末倒置了。什么是管理成本?即然公司指定了项目经理这个角色,给了你这个位置,公司就已经承受了这个成本。公司是要你把项目做成功,而不是失败了之后找理由,你的工资并不会因为你多做一些管理工作或少做一些管理工作随之增加或减少?会吗?你所谓的管理成本是你自己想不想做事的成本,与公司无关。
可见,项目经理首先需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而且还要明白自己最该做什么?
如果一个项目经理没有把需求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这几个方面控制好,写再多的代码又有何用?个人能力再强又有何用,只能说明他更适合去写程序,做技术,而不是管理。

好了,至于说管理多个项目。如果你连一个项目都管理不好,都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老板又怎么相信你可以带多个项目,老板不会是傻瓜。如果真是这样让管理一个项目都管理不好的人去管理多个项目,那岂不会眉毛和胡子一把抓?最主要是当你身处一个环境和位置时,要能在瞬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最该做的是什么?
日计划就是让你最真实的了解项目的情况,及时发现风险和对项目进行调整。
永远要记住:“计划的调整本身就是计划的一部份”
而不是,在项目启动时做了一个计划,到结束时也是这个计划。
很多项目在运作一段时间后,计划就已经没有用了,项目处理无计划运作中。

关于管理多个项目,首先你要能够管理好一个项目,才有说服力去管理多个项目。
笔者同时管理多个项目,而且日计划执行得非常好,项目的效果也非常好。
当你在管理多个项目时,你需要去做每一个细节?那是不需要的。
关键是要把整个方法传授给你的团队,指导他们怎么去实施。
同时需要控制关键点,比如范围
会不定期的参与不同项目组的晨会
每天查看他们的日计划执行情况等,识别项目的风险。并不需要你什么都去做。你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什么都去做。
关于需求变更与日计划。越是变更越频繁的项目,日计划起到的作用就越大。
因为调整的频率高了,也就是应变及时了。不是吗?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9-07-30  
雁行 写道
只能是以任务为计划项,定时跟踪任务执行情况。
比如一个3天的开发模块,安排下去后,你不可能要求张三今天完成33%,明天完成33%,后天完成34%。
可以在任务下派时候,通过合理分析计算,得到一个正常的用时参考。
也许开头用时长,后面用时短。
所以,每天去考核完成进度,个人以为有些矫枉过正了。

另外,这些都是要投入相当的管理成本的。
单单是项目经理肯定不成,需要一干人等配合检查,来确定任务的进展是否正常。





日计划强调的是可交付成果.
并不会是33%,33%,33%这个很难以量化的目标。

三天开发一个模块。这正是传统的项目管理的任务分配方式。
你是项目经理,你让一个人用三天去开发一个模块,你心里有没有底,这个结果是什么?
1、三天后能不能够完成?
2、三天后完成的质量是怎么样?(代码写完而已,没法调试?调试通过,但是问题较多?调试通过,但是业务理解错误)
这些你都是无法控制的。


如果你是程序员,项目经理让你三天后完成一个模块,你会怎么做?
1。第三天开始动工,什么时候完期还真难说
2.第一天就开始动工,一天完成工作,第三天提交
还有多种情况。

这样的任务分配,对于是否能够按期,保质完成,这就要看程序员的素质了。
还有,风险没有办法控制和识别。

如果再进行细分:
模块XX,预估时间3人天(假设分析和设计已经完成)
  dao,service编写,并完成单元测试  1人天
   action,jsp编写 1人天
   集成测试,能够联调成功 1人天
我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具体的分解方法可以根据项目组的开发习惯而定。
发果进行了这样的分解,就可以进行更好的控制。
当第一天下班前,dao和service代码没有编写完,就要找原因。
如果只是代码写完了,但并没有单元测试通过,就说明这个任务没有完成。需要加班。

日计划就是每天每个人做的任务都是要可以交付的。
0 请登录后投票
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版

跳转论坛: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